制冷剂命名与分类

  20 世纪 30 年代,一系列卤代烃制冷剂相继出现,杜邦公司将其命名为氟利昂(Freon以前用“F”代表氟利昂的。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是美国供暖制冷工程协会于1967 年制定的标(ashraestandard34-67)中的规定。这一标准的编号方法是将制冷剂的英文单“Refrigerant”的第一个字母“R”和化学分子式的结构联系起来,只要知道它的化学分子式,就可以写出它的代号。代号是由“R”和后面的数字组成的。

制冷剂命名与分类

  制冷剂分类:无机化合物、有机化合物、混合工质

  一、无机化合物

  编号:R7**(**——无机化合物的分子量)

  例:

  氨——R717

  二氧化碳——R744

  水——R718

  二、有机化合物

  (1)卤代烃(氟利昂)

  分子式:CmHnFxClyBrz(满足 2m+2=n+x+y+z)

  ①命名法一:R(m-1)(n+1)(x)B(z)

  例:一氯二氟甲烷分子 CHF2Cl------R22

  一溴三氟甲烷分子 CF3Br--------R13B1

  四氟乙烷分子 C2H2F4------------R134a

  ②命名法 2:区分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。

  CFC——氯氟化碳,不含氢,公害物,严重破坏臭氧层(禁用)。如 CF2Cl2——R12 ———CFC12,CFCl3——R11———CFC11。

  HCFC——氢氯氟化碳,含氢,低公害物质(属于过渡性物质)。如 CHF2Cl——R22 ———HCFC22。

  HFC——氢氟化碳,不含氯,无公害(可作为替代物,待研究开发)。如 C2H2F4——R134a——HFC134a

  (2)烃类(碳氢化合物)

  烷烃类:甲烷 CH4,乙烷 C2H6,丙烷 C3H8;

  烯烃类:乙烯 C2H4,丙稀 C3H6。

  ①烷烃类命名方法:

  与氟利昂相同(丁烷例外,为 R600),如 CH4——R50,C2H6——R170,C3H8——R290。

  ②烯烃类命名方法:

  R 后先写上“1”,再按氟利昂方法命名,如 C2H4——R1150,C3H6——R1270。

  三、混合工质(混合制冷剂)

  混合溶液是由两种(或以上)制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而成的混合物。

  类型:

  (1)共沸溶液: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,相变温度固定不变,气液相组分相同。

  命名:R5**(**为发现的顺序:R500、R501、R502……R507)

  例:

  R500——R152a/R12 (26.2/73.8)

  (2)非共沸溶液: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,相变温度改变,造成气液相组分不同。

  命名:R4**(**为发现的顺序:R400、R401、R402、…R433b)

  例:

  R407c——R32/R125/R134a

  R410a——R125/R32

  R433b——R600/R290

氟利昂制冷剂
已淘汰的氟利昂 CFC Rl1、R12、R13
过渡期使用的氟利昂 HCFC
R22、R123、R124、R142b
HCFC 混合制冷剂 R401、R402、R403 系列
可长期选择的氟利昂 HFC
R134a、R125、R32、R143a
HFC 混合制冷剂 R404A、R507A、R410A、R407 系列
非氟利昂类制冷剂
非氟利昂类制冷剂 R717(NH3)、R744(CO2)
碳氢制冷剂 R290(C3H8)、R1270(C3H6)、 R170(C2H6)、R433b(iC4H10) R600a(C4Hlo)

  国家对制冷剂的政策:

  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峰会后,我国政府正式批准了《哥本哈根协议》,并承诺立即开始执行低碳排放的约束性指标。按照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的规定,我国讲在2010 年 1 月 1 日全国禁用 HCFCs(含氢氟氯烃)类物质。国家推行“十一五”规划以来,也要求单位 GDP 能耗降低 20%左右,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%左右。

  国际公认的制冷剂代号是使用“R”做前缀的,现在发现有好多不规范的制冷剂的前缀为“HCR”、“HR”甚至“MC”,这种标法是无法确定其代表是那种类型制冷剂的,更无法确定其主成成分是什么。更有用有彩色箭头“→”表示的,正确的应该是“R-**”或“R**”。“HCR→**”、“HCR**”的标法都是不符合国际制冷剂规范的冠名,这种产品是没有安全保障的,建议谨慎使用。


一个中国。一家冷冻化工公司。一站解决。